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
上海团购特斯拉车主顺利提车_上海特斯拉提车攻略
zmhk 2024-04-26 人已围观
简介上海团购特斯拉车主顺利提车_上海特斯拉提车攻略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上海团购特斯拉车主顺利提车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1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上海团购特斯拉车主顺利提车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特斯拉、拼多多之争背后的品牌攻防战
2.拼夕夕的特斯拉
3.武汉被拒车主将起诉特斯拉,你认为他的胜算高吗?
4.特斯拉“硬刚”拼多多
5.特斯拉拼多多提车之争,并没有输家
6.汽车品评| 过去的一周,我们都经历了什么?2020年第33周新闻回顾
特斯拉、拼多多之争背后的品牌攻防战
最近,之前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在两个领域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特斯拉和拼多多终于交上了火。这场激烈的战斗始于7月21日,“宜买车”在拼多多上推出了5辆特斯拉Model?3参加“万人团”活动。官方指导价为27.18万元的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的团购价为25.18万元,相当于每辆车补贴2万元。
这一场精彩的品牌攻防战就此开始,双方有来有回:
7月21日,特斯拉发表声明称,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不承担任何责任。
8月16日,有上海车主表示,通过拼多多万人团购活动订购的特斯拉Model?3已经顺利提车。而与上海车主的境遇不同,一位来自武汉的同样通过拼多多购买的车主却被特斯拉拒绝提车。
8月17日晚间,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曾在内部作出指示,称此事愈演愈烈破坏了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与价格体系,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得行动起来。”他说,特斯拉没有庞大的公关部门和预算费用,官方的声音需要每个人去传播。必须全员行动起来,转发朋友圈、参与留言和举报不实信息。
8月18日晚间,中新网获悉,在宜买车与拼多多的协助下,此前被特斯拉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团购车主,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上险。
特斯拉声明关于拼多多补贴事件的声明
事实上,这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将战火引向汽车行业。早在5月,拼多多就曾通过类似方式补贴凯迪拉克XT5以及大众途昂和途观L。在那次事件中,同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品牌方的剧烈反应。凯迪拉克市场部部长甚至曾以私人身份在朋友圈声称这是:翻新车、假货,请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打假。
事后,剧情再次反转。凯迪拉克官网贴出一则声明:
凯迪拉克是参与了上海‘五五购物节’,但没有推出‘XT5五五折’活动;
经沟通核实,‘XT5五五折’活动是由拼多多联合凯迪拉克经销商百联集团发起的,并由拼多多提供高额补贴。上海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凯迪拉克感谢拼多多的选择,同时也会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
拼多多补贴凯迪拉克事件
对于拼多多来说,无论是补贴凯迪拉克还是特斯拉。其目的都是一样的:
通过重磅的补贴事件获取流量,获取新客户。
作为一个新生的电商平台,其与京东、淘宝\天猫竞争的本质就是争夺更多的客户。声量巨大的补贴活动本身带来的巨大流量,使事件本身成为拼多多获取新客户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这次拼多多与特斯拉的事件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拼多多所付出的成本也不过只是5台特斯拉加起来十几万元的补贴。如果计算获客成本的话,这次事件一定是相当可观的。
向中高消费人群渗透,继续拓展拼多多的客户圈层。
如果把目前的消费者按照金字塔模型进行划分,拼多多无疑是已经掌握了低消费人群的塔基部分。拼多多与京东相比,其客户群更多的指向三线、四线城市。为了进一步拓展用户圈层,实现「向上」发展,豪华品牌汽车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入手点。
利用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扭转拼多多的品牌声誉。
正是由于拼多多之前抢夺中下层消费者的思路,导致了拼多多在品牌声誉上受到巨大影响。在完成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吸收和稳固之后,为了后续提高品牌声誉,「向上」拓展。豪华汽车、尤其是特斯拉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拼多多和京东消费圈层城市分级对比
从拼多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补贴凯迪拉克还是补贴特斯拉,都是稳赚不赔的「白嫖」生意。事实上,在之前的补贴活动中,拼多多也惯于「蹭各个领域大牌的热点」。
但对于凯迪拉克和特斯拉来说,却几乎都是完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特斯拉。
凯迪拉克作为之前的二线豪华汽车市场的销量领头羊,很大程度上「以价换量」。这使得凯迪拉克品牌本身被透支严重,在量上去了之后,稳固品牌形象成了目前的重中之重。但与拼多多挂钩的补贴事件,尤其是“5.5折的到手价”将继续伤害凯迪拉克品牌本身。这是凯迪拉克品牌方目前最不想看到的。
凯迪拉克CT6
而对于目前在新能源市场大杀特杀的特斯拉来说,也需要剖析热销背后的本质。
特斯拉的国产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带着巨大带着光环和信仰来的。围绕着国产特斯拉热销的一线城市,从价格角度来看:
算上牌照拍卖的价格,国产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的实际竞品可能是一台高配合资品牌B级车。比如大众帕萨特和本田雅阁。如果把这三者放在一起,很难会有人选择后两者。
在国产特斯拉Model?3下探到30万元以内,相比其他同价位区间的国产纯电动汽车,国产特斯拉Model?3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
对于特斯拉来说,三电技术和自动驾驶辅助是正在被逐步填平的护城河,品牌则是特斯拉的城墙。
这座城墙,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过去十几年间用一条条的推特和一件件的营销事件一砖一瓦苦心搭建起来的。截至目前,马斯克被证明是一位成功的「营销建构师」,而这座城墙也足够坚固。
特斯拉拒绝向在拼多多上购车的消费者交付车辆的事件,本质上也是因为其涉及到了特斯拉目前一路高歌猛进的命脉——品牌。
不同于传统的汽车销售体系,以直营网络作为唯一销售途径的特斯拉跳过了传统汽车销售链条中的分销商(即4S店)这一环节。这也保证了特斯拉这个厂商主体对于产品价格的决定权。而在中国市场,产品的价格则与品牌的强弱有着最直接的强关联性。换言之,控制了产品终端的售价,就可以最大程度从厂商的角度对品牌形象实施管理。而拼多多则通过补贴的方法希望在这个由特斯拉一手掌握的销售链条上打开一个缺口,这势必会引起特斯拉中国官方的剧烈反应。
由终端价格崩盘所引起的品牌形象下滑的例子屡见不鲜。无论是凯迪拉克还是其他二线豪华品牌都在艰难的处理价格和品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终端价格坚挺甚至部分车型还有加价现象的雷克萨斯则越发从二线豪华品牌中脱颖而出。这足以见价格与品牌关系这一项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当消费者在拼多多上享受补贴购买国产特斯拉Model?3的交易达成,就势必会在潜意识中给消费者产生「可以通过分销网络以更低的价格购买特斯拉」的事实。这种心理暗示对于后续特斯拉的品牌建设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尤其是拼多多「相对低廉」的品牌形象与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产生巨大反差,进而反噬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像特斯拉Model?3的温州失控门,作为不可控事件,只要媒体没有持续发酵,事件的传播得到限制,就不会对特斯拉目前的情况造成直接影响。只有质量问题持续不断的暴露,才会对特斯拉的品牌根基产生影响。
而拼多多的补贴事件则大有不同。这次拼多多直接将矛头对准特斯拉,对准特斯拉目前的分销体系,这更是对于特斯拉品牌的一记重拳,这一拳打得准打得狠,也引发了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特斯拉全员公关」的号召。没有品牌根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将急剧恶化,从而面临更多挑战。实际上在目前阶段,国内的纯电动汽车产品相比特斯拉在欧美遇到的对手,更富有竞争力。
特斯拉与“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捆绑营销也在过去十年间成功的塑造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无论是马斯克曾经的创业项目Paypal,还是立志要登上火星的SpaceX,都在汽车的基本盘之外给特斯拉提供了巨大的品牌加成。在中国市场,这一部分品牌加成也帮助消费者克服了一部分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担忧和顾虑,使得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这是特斯拉的品牌光环给中国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
特斯拉的背后,是虎视眈眈的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他们早已经在三电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护城河边朝着特斯拉摧城拔寨,到最后,品牌则会成为特斯拉最后一层、也是最为坚固的壁垒。当然,千里之堤也能毁于蚁穴——拼多多补贴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蚂蚁洞,也是特斯拉眼里容不得的沙子,特斯拉必然会尽全力将类似的事件扼杀在摇篮当中。这些是拼多多和特斯拉神仙打架背后的真正逻辑所在。
对于特斯拉来说,围绕着品牌的攻防战已经悄然拉开,好戏应该也才刚刚开始。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圣安东尼奥小石匠,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机械工程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领域:动力学,控制和机电一体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拼夕夕的特斯拉
拼多多占道特斯拉在中国唯一售卖之路,孰对孰错,都不应该让消费者为其买单。8月16日,一位来自上海的拼多多团购车主称,其在拼多多团购的特斯拉Model?3已成功提车,中间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并已为车辆办理保险。但同样在活动中购买特斯拉的湖北车主,却被特斯拉以“违反政策”为由拒绝交付,强行取消其订单。
拼多多上的特斯拉
7月中旬,宜买车团购特斯拉“限时秒杀”活动在拼多多上线宣传;特斯拉随后发布官方声明称,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
与此同时,拼多多则表示“补贴是真的,车也是真的”。7月26日,拼多多团购活动开始,5位车主成为幸运儿,随后宜买车工作人员向车主索要身份信息,帮助进行账号注册,下订单,付款。
8月13日,一位来自湖北的拼多多团购车主准备接受交付,但因告知特斯拉交付专员尾款系拼多多工作人员支付,被特斯拉以“违反政策”为由拒绝交付。8月14日晚间,该车主的订单被特斯拉取消,同时,特斯拉、拼多多均发布官方声明,前者指责拼多多恶意营销,违反特斯拉“不得转卖”的政策,后者称特斯拉过于傲慢,忽略消费者。
律师释法:特斯拉涉嫌违约
湖北车主截然相反的处境,着实让人深感疑惑。
从目前已经曝光的细节可以分析出,湖北消费者在购买时,是自行向特斯拉订购,预付定金1000元,在交易过程中提到了“拼多多”。而上海用户则是授权给宜买车,以他自己的邮箱与个人身份信息,在特斯拉官网下的单。也就是说,只要消费者提车过程中不提及“拼多多”,就“无伤大雅”。
就此事,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邱宝昌表示,合同成立后,特斯拉单方解除订单是违约行为。我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有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等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格式条款等含有该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同时,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说道:“这种代付方式是为了保障平台补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真实性,本质上而言消费者与拼多多及宜买车达成的是‘垫付协议’,拼多多及宜买车的代付行为并不违法。”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也有类似看法。游云庭表示,判断消费者在特斯拉官网下单是否有效,还要看特斯拉订购条款的具体内容,根据已有信息,法院大概率不会支持特斯拉解除合同,特斯拉应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损失。
特斯拉PK经销商
从头到尾看,拼多多自己掏钱做活动,使劲儿帮特斯拉进行吆喝,出钱出力最后成功地把车卖了出去。从表面上来看,对特斯拉并没有什么直接利益上的损失,拼多多补贴的钱+团购车主支付的钱,就是特斯拉官方的售车价格。
大量免费的宣传,为什么特斯拉还拒绝交付呢?
了解过特斯拉的人都知道,特斯拉只有自营渠道,全部是直销,并没有将车交给任何第三方商家来销售,为的就是把控价格,把定价和销售链紧紧攥在手里。
其实,特斯拉在美国就一直同经销商有着很深的矛盾。美国部分州要求汽车制造商只能通过经销商向消费者售卖汽车,但特斯拉在一些“汽车展厅”中的车辆配置和其他服务,已形成销售行为,涉嫌直销,侵害了经销商利益。美国部分经销商就此事,曾把特斯拉告上过法庭。
特斯拉带着同样的销售模式,来到了中国,建立超级工厂,扩宽中国市场,没有发展任何经销商,独享一杯羹。
所以,与特斯拉而言,拼多多打破了它在中国立下的规矩,让用户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拿到了产品。这样一来,更多的消费者就会等待机会,等待其他类似于拼多多的平台做优惠活动的机会。对特斯拉来说,相当于产品降价了,一辆车便宜2万元,按照特斯拉今年7月份在华销量11,014辆来算,每台便宜2万元,销售总额就少了两个多亿,而且阻止了本该短时间内要买特斯拉的消费者进行消费。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把其“阴谋诡计”摆明了说过:“特斯拉做网络直营是要确保所有的客户从开始到最后都有全链条的最佳体验。投资人希望在中国卖高一点,很多汽车厂商都这么干,但我认为不能欺骗消费者。”拼多多此次的行为,归根究底,还是触及了特斯拉的根本利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武汉被拒车主将起诉特斯拉,你认为他的胜算高吗?
特斯拉与拼多多持续了一个月的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上个月,宜买车在拼多多发起了Model3 万人团购活动,为5位购买Model 3的消费者各补贴两万元。
到这周提车过程中,未告知特斯拉自己接受拼多多补贴的上海车主秦先生顺利提到了车,而主动告知的武汉张先生提车被拒气抖冷,吃亏的永远是老实人。整件事正式上升到舆论层面。
因此,拼多多与特斯拉的大战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 从拼夕夕到拼爹爹
要想看懂整件事的脉络,就要从拼多多的赚钱逻辑开始说起。
拼多多作为交易平台,想赚钱无非需要两件事:左手有货源, 右手有用户 ,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用户的问题很好解决,正如各位看到的,只要价格够低,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但在价格压到这么低的情况下,怎么保证货源呢?
拼多多在货源上有两把刷子:一把叫C2M模式 ,另一把叫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
C2M指拼多多只作为交易平台,货物由厂商接单后直接发货到买家手中。这种对小品牌或低端产品的售卖方式减少了物流、场地以及人工成本 ,进一步拉低了本就不高的售价。
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在于厂商控价与经销商串货之间的矛盾。
所谓「控价」即对产品的价格划定范围,依据销售地点,时间等因素不同带来租金和物流价格的不同进而成本不同,将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总体上一致。这种定价方式有利于维持品牌调性,为厂家赚取用户黏度。
从经济学角度讲,只要市场不完善,就存在获利的机会。因此在这种定价方式必然有经销商,尤其是破产的经销商串货以谋求更多利润。所谓串货指将本应线下售卖的产品放到线上去卖,或者本应在A地卖的产品拿去B地卖,通过打价格差赚取更多利润。
在早期,拼多多依靠这两把刷子吸引了大量的活跃用户,也给拼多多贴上了低端电商的标签。但反过来,也正因为拼多多只作为交易平台,不对产品负责的运营模式,导致了假货的出现,使拼多多成为了拼夕夕。
时间来到了2019年,拼多多的用户新增数跌至不到2500万,这意味着继续靠吸流赚钱变得愈发困难,要想继续赚钱就需要提升产品利润。因此对拼多多而言,吸引有更高品牌溢价的大牌入驻显得尤为重要。但拼多多低端的平台调性注定了其很难吸引大牌入驻,而与大品牌进行C2M合作显然是行不通的。
好在拼多多还有另一把刷子。在这种逻辑下,拼多多推出了两次百亿补贴活动,通过对经销商的补贴,吸引大牌经销商入驻拼多多,为经销商提供平台。这样,拼多多绕开了厂商,在保证货源的同时,用低价的高端品牌吸引了更多用户。对用户而言,他们不会关心你的货源有没有打厂家的擦边球,只要能用低价买到正品,拼多多就是拼爹爹。
# 特斯拉为什么敢硬刚拼多多
况且拼多多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促进销量的作用,因此在没有拼多多卖假货的证据(事实上也不是假货)下,厂商也就没办法与之硬刚。
拼多多一直爽在其中,直到遇到了特斯拉。
传统的 汽车 销售方式与上述品牌本质上无异,都是通过代理商进行销售。比如说达世行就是通用的知名经销商,而去年炒的沸沸扬扬的西安奔驰漏油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销商利之星的一系列骚操作让奔驰品牌强行背锅。这种传统的 汽车 销售模式也是同样品牌的同一款车型,在不同的经销商手中就能出现不同的价格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建议大家买车时货比三家,不是同一个经销商集团下的三家店,而是三家不同的经销商)。
特斯拉的销售模式则与传统不同,反而更贴近于苹果。与苹果不同的是,苹果除了直营店之外,也有代理经销商,常见的「苹果授权店」就是这些经销商的苹果「4S店」。而特斯拉的销售渠道则只有直营店 。
这种经营模式意味着如果你想拿到特斯拉的车,只能从特斯拉公司手中得到。在这次事件中,特斯拉的直营模式给了它与拼多多正面硬刚的资本:你拼多多要是想搞我的定价权,我就能让你拿不到货。
# 高手过招,棋差一招
特斯拉以为自己在第三层,没想到拼多多在第五层。
拼多多的补贴方式是:五位用户以个人名义在特斯拉官网下订单,收到定金的付款码后,由拼多多为其支付定金以表诚意。到付款时,先由车主个人垫付全款,在得到发票后,用户可凭发票得到拼多多的剩余补贴。
这样,拼多多用十万元在特斯拉的规则框架下完成了碰瓷特斯拉的「壮举」:
单是用户在特斯拉官网下的,名义是用户自己的名义,钱是用户拿的,车也是用户提的,整个流程跟拼多多毫无关系。因此特斯拉授不授权也就不重要了。至于补贴的两万块钱,是拼多多拿还是车主的二大爷拿没有区别。因此上海秦先生在提车时毫不费力:特斯拉即使知道拼多多有这个活动,也没办法查购车款的来源。而老实人武汉的张先生不经意间的透露,才让特斯拉意识到自己年轻了。
# 拼多多动了特斯拉哪块奶酪?
从表面上看,拼多多只花十万就赚了个大吆喝,不亏。
消费者少花两万买了车,不亏。
特斯拉冲了五辆车的销量,也没有少赚钱,不亏。
但事实是,这一事件对特斯拉后续损害 程度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从特斯拉的角度看,一方面,其品牌调性在于极客与×格 。和苹果类似,特斯拉要卖的不只是产品,还有服务以及体验。为了保证这一想法的实现,特斯拉不惜花高价打造自己的销售以及服务渠道。
另一方面,这种销售方式让特斯拉牢牢掌握定价权 ,建立自己的价格体系,这样,特斯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产能与销量,从微观上自主调节价格,做到利润最大化。这也是特斯拉可以自己随意改动价格,经常引发老车主不满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种「中央集权」式的销售模式既可以保证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保证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
因此,特斯拉一直坚持自产自销。如果你有印象,当初特斯拉和天猫即使合作,也拒绝在天猫上卖车,只是卖钥匙等周边产品。这就是特斯拉为什么一方面拒绝为张先生交车,另一方面表示如果其拒绝拼多多补贴,重新下单后愿意为其提供补偿。
拼多多的这一行为直接打击了特斯拉的营销模式 。
一方面,随着第三方的参与,特斯拉「极客」的品牌形象就不再纯净;
另一方面,这种现金补贴的模式可以说在完全符合特斯拉的条款框架内剥夺了特斯拉对定价权的掌控 。也就是说整个事件相当于拼多多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商家如何利用特斯拉自己的规则打败特斯拉。
回顾整个事件,从这个活动上架的那一刻起,特斯拉就已经输了:如果特斯拉对整件事不闻不问,那无疑是打自己销售模式的脸;而进行回应与反击的结果,各位都已经看到了:每位参与活动的拼多多用户都成了特斯拉车主,拼多多赚足了热度,特斯拉只能吃个哑巴亏。
拼多多利用完美的博弈策略,从头开始就利用了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为特斯拉做了一个局,仅花十万块钱,就薅了一大波资本主义羊毛。
真不愧是你,黄老板。
特斯拉“硬刚”拼多多
之前曾经有位武汉被特斯拉拒绝交付,该准车主表示将起诉特斯拉。此前,特斯拉关闭了来自该拼多多团购车主的Model 3订单。另一位同样也是拼多多团购特斯拉的上海车主对媒体表示,其在拼多多团购的特斯拉Model 3已成功提车,中间没有遇到任何困难,现在已为车辆办理保险。该车主表示,虽然特斯拉合同里写着不允许转卖售卖,但宜买车旗舰店用的是他个人名义下的订单,特斯拉如果拒绝交付是完全没道理的。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上个月,电商平台拼多多在官方平台上线了2019款特斯拉Model3的万人团购活动。第二天特斯拉官方就发文称:?公司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将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并且,特斯拉官方也明确表示,如果消费者通过拼多多的团购活动购买车辆发生任何争议或者权益受损,特斯拉官方将概不负责。
但是从拼多多团购特斯拉Model3的上海车主昨天已经顺利提车,武汉的拼多多团购用户却迟迟不给交付,实在是说不过去。武汉被拒绝交付的准车主也是确定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自身利益。另外,中国消费者协会也表示,消费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和特斯拉官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失败,可直接向市场监控部门投诉,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这位武汉的准车主胜诉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特斯拉拼多多提车之争,并没有输家
“我来自湖北咸宁,中专毕业,之前一直是一名快递员,在武汉已经打工10年了,也攒了一些钱,做快递员还挺忙的,一个月要寄收近5000件快递,一年也得超过60000单,打工十年了,一直很想买辆特斯拉。”这是腾讯新闻《深网》在特斯拉“硬刚”拼多多事件不断发酵后,对于被拒交付Model?3车主的采访。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一丝无奈与心酸。的确,无论特斯拉、拼多多孰是孰非,舆论不断承压下,蒙受损失的终究还是消费者。
此刻,再来回顾事件始末。7月21日,拼多多平台商家“宜买车”开启“25万团购特斯拉Model?3”活动,并在宣传标语中明确表示:“与厂家谈了合作、售出已经过官方授权”、“只有5台新车,不支持分期只能线上全款支付”。
当日,特斯拉位于其官方微博随即发表声明,宣称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
8月14日,一名参与团购活动的湖北武汉消费者在领取补贴、完成全部支付并向特斯拉进行提车时,后者认为拼多多或商家用消费者名义下单并隐瞒真实信息,拒绝向拼多多团购消费者交付车辆。一天之后,特斯拉则针对“拼多多团购”事件再发声明:已认定拼多多的团购构成转卖,支持消费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为客户维权提供必须的支持。
8月16日,拼多多方面表示,同样参与本次团购的一名来自上海的车主已经成功提车,并办理了车辆保险。至此,特斯拉一边拒绝湖北车主,一边上海车主成功提车,区别对待下彻底引发了行业内的激烈讨论。
鉴于此状况,特斯拉再度回应:上海拼多多团购车主成功提车,全程都是拼多多用客户信息代下的单。特斯拉支持因被团购活动误导而无法交车的消费者向活动方维权,并将尽所能的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法律援助。同时,如果消费者愿意通过特斯拉的正规途径重新下单,特斯拉将对消费者因此产生的时间与精力损失提供相应的弥补。
网络之中,对于该事件的观点也迅速分成“两派”。一方认为,合同成立,如果特斯拉单方面不履行就是违法行为,并且补贴是由拼多多平台“买单”,特斯拉在交易中利益又不会受到损害,何乐而不为?另一方则认为,再特斯拉明确发表声明该活动未经过官方授权后,依然利用其“品牌效应”进行促销,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前者始终所采用的直销模式,破坏了其交易规则。
而在记者看来,特斯拉一直掌握着自家产品的定价权,这一点毋庸置疑,也保证了无论潜在用户身在何处,同一时期内购买到的车型均享受相同终端价格。本次事件中,特斯拉方面的过失在于,其在未与购车者进行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认为本次订单存在转卖的行为,随即取消交易。这样并不通情达理、甚至稍显“蛮横”的处事方式,激起了围观者的不满,并一定程度上构成违约。
不过必须承认,拼多多的出现的确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公平与秩序,就像其在声明中所说,“特斯拉一直坚持直营模式,因为我们相信直营模式是真正符合消费者最大利益的,在直营模式下无论走进特斯拉的哪一家门店得到的都是同样的价格,一个首次购车的消费者也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宰,不会因为销售渠道复杂而买到来路不明的产品,更不需要为了拿到一个最低价格辛苦的去跨省提车。”
而在解释清“症结”过后,不禁反问拼多多的一系列操作究竟违法吗?在阐述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自始至终拼多多就是这样一个依靠巨额补贴获得流量关注,从而得到资本青睐实现盈利的电商平台。而本次售卖的车辆实质上为拼多多联合“宜买车”正价从特斯拉方面购入,再减少2万元卖给消费者。所以表面来看并不存在特斯拉拒绝交付理由中的“转卖行为”。
但本质则是,拼多多在明知未取得官方授权的前提下,利用如此“投机取巧”的方式,以及低廉的成本,强行捆绑特斯拉,为自身赚取了十分之高的流量与关注度,而这恰恰是其现阶段最为需要的。至于后续,无论特斯拉能否交付车辆,拼多多都通过一次漂亮的“擦边球”营销案例,成功提升了自己的平台定位。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本次事件中,拼多多自始至终都是那样的“悠闲自得”。因为其已经给大多用户留下了“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车辆”的既定印象。反观一直处在“被动地位”的特斯拉,在接受部分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谴责下,还要补偿几位利益蒙受损失的车主,以便平息舆论。
其实,除特斯拉外,戴森、三只松鼠、腾讯Nintendo?Switch、苹果等知名品牌,都曾遭遇过拼多多类似的“碰瓷营销”案例,而它们同样从未承认与后者达成过合作并给予授权。至于原因,或许也与该平台一直以来对外展现出的“低端、山寨”形象有关。
而站在拼多多的角度考虑,无论是不久前推出的“百亿补贴”,还是近期宣称的“假一赔十”,以及通过“自掏腰包”的方式低于市场价售卖大牌To?C产品,均体现出其想要“向上猛攻”的野心。拉拢更多一、二线城市用户从而进军“五环”,走高端化、精品化路线,或许才是根本目的。
未来可以预见,例如“团购Model?3”这样的类似例子,在该平台上仍会屡见不鲜。而这一次特斯拉选择“硬刚”拼多多,最大的赢家貌似还是后者,也让部分看客认识到究竟何为“表面是主义,背后是生意”。而截至发稿,根据新浪财经最新消息显示,武汉那位被特斯拉官方以“转卖”为由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车主,已经在拼多多的协助下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上险。随后,根据微博博主“不是郑小康”爆料信息显示,特斯拉针对武汉车主成功提车再发声明。
由此不禁感叹,拼多多在获得大量关注度的同时,又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一波营销手段的确高明。反观一直稍显被动的特斯拉,妥协之后依然站在舆论的旋涡之中。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品评| 过去的一周,我们都经历了什么?2020年第33周新闻回顾
最近“特斯拉拒绝给拼多多用户交车”这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仅微博,连知乎都有相关讨论的问题,并且不止一个,可见其热度之高。但是,这个瓜是怎样的,我们又该怎么吃?估计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所以呢,我们今天就来一次复盘。01?事件回顾
要以正确姿势吃过,我们先要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根据现在的消息,我们来稍微整理一下整个事件的时间线。
7月21日,宜买车在拼多多上线了“百亿补贴Model3万人团”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活动页面上使用了“万人团价”、“五人成团”、“251800元”等字样。
随后,特斯拉紧急发出声明,称并没有与宜买车或者拼多多达成合作,也没有委托其它第三方向外出售任何特斯拉车辆。说白了,特斯拉这份声明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我没授权,我没给他们生产,他们有货不关我的事情。
8月14日,特斯拉被曝说拒绝向武汉一位成团用户交付车辆,但拼多多认为这是无理之谈,并支持成团用户维权。
8月15日,特斯拉认定此次拼多多团购活动属于转卖,除了拒绝交付车辆之外还支持用户对拼多多进行维权,但拼多多否认转卖。
8月16日,上海一成团用户避开特斯拉监管,完成提车;8月17日,武汉成团用户表示起诉特斯拉;8月18日,武汉成团用户、拼多多和宜买车避开武汉特斯拉监管,从长沙购入车辆并运至武汉。
以上,大概就是本次事件的时间线。
02?4个主体、2个阵营、不同诉求
在这次事件中,如果你对过程和结果比较熟悉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特斯拉在整个事件中非常被动,车是不可能不交付的,还被人说店大欺客。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得从这个事件的参与方说起。
这个事件总共有4个主体参与,第一个,特斯拉,生产和销售事件中Model3的主体,其在这事件中的诉求是维持售价以及出售渠道的统一,保证自己对旗下车型生产、出售的绝对控制权。第二个,宜买车,拼多多团购活动中的发起人,既然是活动发起人,那么其诉求就很简单,那就是要通过活动来积攒一定的人气,甚至是提升自己品牌认知度。第三个,拼多多,作为平台方以及百亿补贴参与方,其利害关系与宜买车一致。第四个,成团用户,诉求很简单,那就是低价买特斯拉。
而这个事件主要有两个矛盾。第一个,成团用户与宜买车、拼多多之间的购车矛盾。理论上,活动发起人是宜买车,收钱的也是宜买车,所以成团用户应该向宜买车要回属于自己的Model3,真要起诉的话第一被告应该是宜买车,第二被告应该是作为平台方的拼多多,而非特斯拉。就像之前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中所卖出的低价iPhone、Airpods一样,收钱的可不是苹果公司,卖家不发货买家还要去苹果公司闹,怕不是喝多了?
但这其中会引起第二个矛盾,那就是销售渠道问题。iPhone、Airpods这些产品是有分销渠道的,准确点来说只要经销商不违反与苹果签订合同里面的细则,最终价格卖多少经销商说了算,卖多卖少全凭本事,所以在拼多多里面卖家“赔钱赚吆喝”是可行的。但特斯拉不一样,市面上唯一的Model3销售渠道只有特斯拉官方,并没有任何第三方参与,那活动中宜买车所谓的Model3从哪来?市面上有吗?没有。只能从特斯拉那里拿来,而特斯拉不允许转卖,这就是第二个矛盾。
所以说,只要解决了这两个矛盾,整个事件的结果就很清晰。那第一个矛盾要如何解决呢?答案很简单——钱。成团用户的诉求有且只有:我就要低价买Model3,怎么买的我不管,事件后期说要起诉特斯拉,你觉得拿车之后还会起诉吗?只要成团用户依旧维持这个诉求,那就肯定会紧紧与宜买车绑定在一起,为什么?因为只有上宜买车的船才有可能低价买车,拒绝宜买车伸出的橄榄枝甚至去起诉?别闹了,25万的购车款已经付给宜买车了,真要去法院起诉你看看谁先耗不起?
从这时候开始,4个参与者里面就已经划分出了两个阵营,宜买车、拼多多、成团用户为占据主动权的阵营,并已经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之上,矛头已经狠狠地指向了特斯拉。相反,特斯拉已经失去其主动权,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腩肉。这时候只要解决了第二个矛盾结果自然皆大欢喜,而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既然不允许宜买车买了车再转卖给用户,那直接用成团用户的信息下单,由宜买车用成团用户交的25万购车款以及自己的补贴款来付款。这解决方法完全“符合”特斯拉的销售规则,所以结果也很清晰,武汉特斯拉拒绝交付可以,但这里提不了车难道其它地方还不能提吗?用户提车,那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事件到此,可以说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03?但,为什么只有特斯拉这么被动?
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特斯拉没有任何反制手段。在买车卖车这件事情上,特斯拉没有任何胆量去进行“消费者歧视”,特斯拉不可能说你们这些参加过拼多多团购的人我这里不欢迎,我不卖车给你们。要是这样的话不用等明年315晚会,特斯拉早就被约谈了,那时候就真的是名声大噪了。更何况,参加拼多多团购的人员名单特斯拉压根不可能有。
而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唯一能反制的情况只有:宜买车、拼多多一根筋就要把车买过来再卖出去,而这违反了特斯拉销售协议中不可转卖的条款,特斯拉有权拒绝这次交易。除此之外特斯拉不可能有任何反制手段,所以宜买车“协助”用户下单买车这事情特斯拉压根没法管。所有事情都只能往肚子里咽,正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是的,用户买车,付款,特斯拉收钱、交车。这事情是天经地义的,特斯拉没有任何可回转的余地。但特斯拉就永远不能找回场子吗?也不是,根据之前流出来的聊天记录,宜买车可能(注意,只是可能)有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特斯拉也许可以针对这点做文章,但是证据收集也不是易事,最后可能也只是不了了之。
04?宜买车、拼多多获得了赞誉,但这是对的吗?
不好意思,都2020年了,10后都成年了,不要再那么天真了。小朋友才讲对错,大人只讲利益。
你知道宜买车还有其它车卖吗?
为什么宜买车拼多多盯上的是特斯拉?为什么不是BBA?为什么不是两田或大众?更不是那些销量不好的标致雪铁龙?因为有且只有特斯拉是自带流量的属性,而宜买车拼多多的目的也有且只有一个——蹭这个流量。
从利益上来说,蹭特斯拉流量可以利益最大化,从结果上来看,蹭流量所获的结果可谓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想这个结果是宜买车拼多多当初也没想到的。
当然,蹭流量这个事情算不上什么好的营销,包括之前好几个车圈热点也有很多车企什么的强行蹭,并且也蹭得非常尴尬。只不过还是那句话,利益当前,这些东西重要吗?能吃吗?不能吃留着干嘛?
05?那,特斯拉输了?
不好意思,这场战斗没有输家。刚刚也提到过特斯拉诉求是维持售价以及出售渠道的统一,保证自己对旗下车型的绝对控制权,但这只是表面诉求,更深层的诉求是:保护自己的品牌、保持自己的品牌调性、不让自己的品牌价值蒙受损失。从这角度来看,特斯拉它做到了。
宜买车拼多多推出团购活动的意图大家都知道,所以特斯拉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切割。本身特斯拉就没有对宜买车拼多多进行任何形式的授权,也不需要这不知道哪来的平台进行推广。所以无论是一开始的声明,还是后来的拒交车,都是在与宜买车拼多多进行切割,特斯拉并不想与这平台扯上任何关系。
最终,虽然成团用户在宜买车的“帮助”下买到了心爱的车辆,但特斯拉的态度也非常明确的展示出来,那就是我,特斯拉,跟你没关系,滚。?
06?成团用户有过错吗?
依然是那句话,利益当前无对错。在团购活动中,该用户的确是获取到了低价买特斯拉的权利,不管车是特斯拉售出的还是宜买车拼多多售出的,他都有这项权利。
只不过,客观上,该用户成为了宜买车拼多多在营销上的重要存在,整个事件下来其实他并没有什么主动权,颇有点被利用的意思。
07?最后一个问题,这些羊毛,下次还可以薅吗?
薅。
别人送钱你不要?别闹了。管它三七二十一,有钱不赚傻瓜蛋。
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反转不断!特斯拉为什么要和拼多多死磕到底?
在2020年7月份,拼多多和宜买车联合推出了一场“2019款特斯拉中国Model?3限时秒杀万人团购”活动,消费者在拼多多购车可获得由平台补贴的近2万元左右的优惠,其到手价仅为25.18万元。特斯拉随即发布声明,表示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该行为不符合交付政策,拒绝交付,将依据合同约定的购车方违约条款取消相关订单。
实际上此次活动中销售的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订购协议,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并未有任何"恶意"。拼多多也回应称,车辆是正品,补贴也是真的。?
8?月?14?日,在此次团购秒杀中下单的一位武汉特斯拉“准车主”提车被拒,再次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而8月16日,上海的一位团购车主顺利提车,并享受到了拼多多"百亿补贴"的2万元。
8月17日下午消息,针对来自湖北的拼多多团购车主被拒绝交付一事,特斯拉独家回应,若该车主通过官方渠道下单,特斯拉将提供一定的弥补措施;如果车主决定起诉拼多多,特斯拉将提供法律援助。
这是一次拼多多平台与商家联合蹭特斯拉热度的成功营销事件,究其过程合理合法,也确实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反倒一向坚持直销模式的特斯拉,因为垄断被打破而颇感“不爽”,试图蛮横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有店大欺客的嫌疑。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此次事件背后其实是这家公司独特的渠道政策与电商渠道等中国市场独有销售特点之间的矛盾,特斯拉的一意孤行,必将对其品牌声誉和市场前景造成损害。
2020年8月9日,一辆理想ONE在厦门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辆前悬架损坏。事故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理想ONE断轴”等各种解读。
为此,理想汽车官方以及事故车主特意发布声明称,车辆前悬架的损坏是由撞击引起,而非质量问题。
据了解,当时由于车主驾驶不慎,车辆以45km/h的速度撞击了道路中间的隔离栏和水泥隔离桩,水泥隔离桩断裂后被卷入前悬架部位,最终造成车辆左前悬架损坏。随后,理想汽车方面积极帮忙处理了事故,并为车主申请了临时代步车。
理想汽车在声明中再次强调了理想ONE悬架质量的可靠,称前悬架下摆臂采用了由PHT780F冲压钢板和PA6-GF50新型材质组成的复合结构,之所以选择这种成本更高的材料正是为了保障理想ONE悬架的强度,同时降低簧下质量。
理想汽车也列举了一组不同材料下摆臂的强度值,表格中理想ONE复合材料下摆臂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属上乘。
理想ONE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重要成员,每次事件都会伴随着各种角度的解读及猜疑,理想汽车此次正面回应质疑,展示出了为消费者负责的成熟企业姿态。
同时我们消费者遇见此类事故时要冷静客观看待,不可凭主观臆断造谣传谣。
近日,沉寂许久的华人运通宣布,旗下“豪华”纯电SUV汽车高合HiPhi?X将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市,并且决定在今年年底由东风悦达起亚(盐城)工厂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进行交付。
据了解,高合HiPhi?X是一款基于HOA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的一款“可进化”汽车。而这个“可进化”主要表现在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和硬件分离,通过不断自主学习和远程软件迭代,在不改变硬件的前提下带来性能和体验的持续升级,并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目标。
所谓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已经被提及无数次,但最终能落地者的寥寥无几,返倒令我们对炫酷的设计、华丽的配置、超前的概念感到愈发麻木。一向低调的高合HiPhi?X突然以一副“颠覆者”的姿态问世,确实难以令人信服。?
“靠软件升级”的想法固然美好,现实中却成了不少车企为消费者画的大饼,演变成厂商售卖功能不完善车型的挡箭牌。
一句“未来软件会升级”的承诺,背后却是无数车主漫长的煎熬与等待。高合HiPhi?X能否驾驭住如此众多的超前技术,又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一切只能交由时间检验。
上周,力帆股份对外发布公告,由于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已经向重庆市法院申请司法重整,力帆的多家子公司(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进出口等)均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集团内高管也纷纷开始减持股份。
此前,有传言称吉利将收购力帆股份,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否认传言,称“没有此事”。
论资历来说,力帆也算是较早入局的自主品牌车企,又恰好赶上了车市爆发增长的浪潮,在中国消费者较为懵懂的时期靠低价赚得一定销量。
力帆能走到今天的境地,终究是规划混乱和产品力太差的结果。当外部市场环境改变之后,忽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最终只能被淘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场闹剧之中,特斯拉与拼多多双方各执一词,目前来看这次风波还没有结束。但能肯定的是,拼多多不免有蹭热度的嫌疑,而入华六年的特斯拉也该学会放低身段,毕竟这件事不能让消费者买单。文/蜡笔新?图/来源网络
原本以为“武汉消费者成功提车”就是特斯拉与拼多多这场交锋的尾声,然而事实证明,这出“好戏”的高潮好像才刚刚开始……
昨晚(8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在宜买车与拼多多的协助下,遭特斯拉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团购车主已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上险。
没过多久,该消息就遭到特斯拉中国员工的质疑,称直到当晚9点30分左右,特斯拉还在与该武汉车主进行沟通,并斥责为“赤裸裸的假新闻”,这一说法还得到了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的转发。
而后事件又是一波三折:8?月19日凌晨?1?点,该团购车主突然深夜接受媒体采访,改称提车车辆是使用家人名义下单,因为自己名字被拉黑,无法购买。
作为回应:特斯拉在19日早间公开回应称,武汉车主交付的报道中使用的拖车、签字文件以及交付操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规范,非特斯拉正常流程。并且还指出,“对这种通过自导自演制造新闻,恶意误导舆论的做法表示强烈谴责,并奉劝相关方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停止为了自身利益玩弄公众舆论和消费大众情绪。”
这场闹剧中最无辜的是用户?
是什么让特斯拉与拼多多剑拔弩张?
其实,自上个月拼多多平台上线特斯拉Model?3团购活动至今,特斯拉、拼多多及消费者的多方之间在平台团购、车辆销售、交付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小的争议,直到本次“特斯拉拒交门”在网络上热度居高不下。
7月下旬,宜买车汽车旗舰店在拼多多平台上线了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的万人拼团活动,售价为25.18?万,相比于补贴后的特斯拉官方售价便宜2万元,预告显示在7月26日0点开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团购消息发出后,特斯拉官方就曾曾发布声明称未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而在这之后,拼多多方面表示,已经与商家核实,特斯拉汽车是正品,差额将由拼多多进行补贴,新车保证渠道正规,且带有汽车销售发票。而后依旧按照计划开启了团购,不过虽然名为“万人”团购,最终仅有5位消费者抢到了限量5辆的购买资格。
不过,就在抢到拼多多团购资格的一位湖北消费者准备提车时,与特斯拉的交付专员沟通中无意间透露了第二笔车款是由拼多多缴纳,特斯拉以合同条款中"禁止转卖"拒绝向这位拼多多团购者交付车辆,并在8月14日关闭了该车主的Model?3订单。
也从这开始,特斯拉?“拒交门”开始被广泛关注。
随后,拼多多方面称,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并未有任何“恶意”拼多多与宜买车根据活动承诺,已经为该名消费者提供2万元车款补贴。对于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表示遗憾,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并隐喻特斯拉店大欺客。
然而,8月16日,上海一名参与团购的消费者却声称其已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办理了保险。在得知上海车主顺利提车后,武汉车主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要起诉特斯拉,区别对待。”
在这之后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部分,18日晚间拼多多宣布被拒交付的武汉车主成功提车、随后特斯拉回应称拼多多炮制假新闻的一幕……截至目前,拼多多方面并未对特斯拉的声明发表回应。
有趣的是,在这次事件之中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拼多多,都在指责对方的同时,表达了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愿意为消费者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意愿。
本来,拼多多官方补贴特斯拉购车用户看起来是个多赢的事,电商平台获得了流量、特斯拉卖了车、消费者得到了优惠,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美好。
在这场较量中,特斯拉与拼多多都有各自的小心思,特斯拉是要维护的其定价权和一贯以来的直营体系,而拼多多则是要在汽车电商中寻求更多的市场地位,这样一来整场事件中最无辜的确实是用户。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在今日(19日)早间特斯拉对外界的回应中,还曾提到:在整个事件处理中,特斯拉都在“优先考虑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但无法获得“被眼前利益所蛊惑的”该车主的理解。
对于此事,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拼多多的活动页面显示万人团购,实际却只提供5台车,通过这种方式大量套取消费者信息,同时活动页面上还注明指导价直降4万元这种会使消费者产生误解的宣传。
除此之外,陈副秘书长还补充说,特斯拉和拼多多的纠纷,不能构成拒绝对车主交付的理由,特斯拉应该依据合同向消费者交付车辆。"然后特斯拉可以向拼多多和宜买车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斯拉死磕到底也要维护的直营模式
事实上,靠着社交+低价火起来的拼多多在近两年来开始布局汽车电商,这次官方补贴拼购特斯拉也并不是第一次,以往其他品牌都没有特斯拉这么大的反应直接拒绝交付;并且简单来看,拼多多补贴的钱又不需要特斯拉买单,卖出的Model?3依旧是全款售出,看起来特斯拉一点损失都没有,还能多卖出去?5?辆车,为什么还要与拼多多死磕到底?
据腾讯新闻《一线》报道,8月17日晚间,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曾在内部作出指示,称此事愈演愈烈破坏了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与价格体系,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每个人都得行动起来。”他说,特斯拉没有庞大的公关部门和预算费用,官方的声音需要每个人去传播。必须全员行动起来,转发朋友圈、参与留言和举报不实信息。
而特斯拉在这次事件中与特斯拉死磕到底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护其直营体系。
在此前的声明中,特斯拉曾提到,坚持直营模式,能够保证消费者无论走进特斯拉的哪一家门店得到的都是同样的价格,一个首次购车的消费者也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宰,不会因为销售渠道复杂而买到来路不明的产品,更不需要为了拿到一个“最低价格”辛苦跨省去提车。
而在汽车行业的渠道销售上,不少品牌商都会严格实行最低价格管控,低于厂商的规定价位,对其他渠道的售卖无疑是不公平的:一方面,加剧了厂商的渠道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定价过低折损品牌价值,反而得不偿失。
区别于传统厂商,特斯拉采用了更加直接的直营模式。入华之初,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特斯拉未来的场景,在全球建立最少数量的实体体验店,一切通过线上下订单,由特斯拉的员工直接把车开到客户家门前。
而入华6年后,今年特斯拉才在天猫开了品牌旗舰店,不过仅提供试驾等服务和配件购买,并不卖车,除了在直营门店订车,官网是特斯拉线上的唯一购车渠道。
对于拼多多来说,这次补贴团购特斯拉活动仅仅也只是花了5辆Model?3的10万元补贴,收获的是持续的热度以及电商汽车的新用户;但对于特斯拉来说,想要维护直营模式,就要接受舆论上的伤害。
另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未获得授权,拼多多和宜买车便引导消费者去自己平台上购车的行为,悄然破坏了特斯拉直营模式。该种行为虽然不违法,但有违商业道德。因此,将自己直营模式看的十分重要的特斯拉在这次就“拒交门“事件上仿佛要与拼多多死磕到底。
总结
这场闹剧之中,特斯拉与拼多多双方各执一词,目前来看这件事还没有定论,但能肯定的是,拼多多不免有蹭热度的嫌疑,而特斯拉的傲娇与强硬也不利于其品牌长远发展,毕竟这件事总不能让消费者买单不是?总要拿出个解决办法~
话说回来,入华六年的特斯拉也该学会放低身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维护品牌形象及利益的同时,希望特斯拉也不要忘了消费者的感受。
在重要的直营模式上死磕到底无可厚非,但对于消费者的态度上真应该跟国内造车新势力学习学习。例如,与去年特斯拉Model?S同期发生自燃事故的蔚来汽车迅速致歉并发起召回,而特斯拉的事故说明在两个月后才姗姗来迟;另外,在被质疑存在质量缺陷后理想汽车第一时间发布调查结果,而特斯拉在今年“减配门”被工信部约谈后也没有正式的致歉声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上海团购特斯拉车主顺利提车”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上海团购特斯拉车主顺利提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